当前位置: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 新闻:PE乱象:疯狂的PE浪潮、PE腐败潜伏在水底
索引

>>投融资首页
  ┃
  ┠会员登陆
  ┠新闻与通知
  ┃
  ┠融资直通车
  ┃ ┠项目列表
  ┃ ┠服务机构
  ┃ ┠资金信息
  ┃ ┠产权交易
  ┃ ┠
  ┃ ┠发布项目信息
  ┃ ┠发布资金信息
  ┃ ┠发布服务信息
  ┃ ┗发布产权交易
  ┃
  ┠FAQ问答
  ┠关于我们
  ┠合作伙伴
  ┠能源500强班
  ┗金融服务产品

 

PE乱象:疯狂的PE浪潮、PE腐败潜伏在水底


发布日期:2010/7/10   来源:中国经营报   
 
火线入股即将上市的公司,一年之后即可获得数倍甚至数十倍收益。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PRE-IPO(上市前股权投资) 成为继A股投资热潮之后的又一个投资热点。高市盈率发行的创业板开闸以来,国内股权投资热潮更是风起云涌。不过谁能真正获利退出并不是取决于企业的好坏,而是取决于谁能及时且顺利上市?而谁能上市并非是真正的市场决定,巨大的获利和寻租空间不免让专业人士担心狂热之后的“凄凉”。




大量中小企业IPO进程中匪夷所思的行业乱象


私募股权PE式腐败的危害已经超过内幕交易成证券市场最大毒瘤



  中国正进入“全民PE”时代,各路投资人一窝蜂抢Pre-IPO(首次公开募股之前)项目,疯狂的PE浪潮目前已把IPO前估值推高至15~25倍的市盈率。

  谁有“关系”,谁就能拿到Pre-IPO项目,进而“一夜暴富”。这种“关系”比“品牌”更重要的局面,造就今日PE圈的腐败。业内人士认为,目前PE行业这种“贵”而“乱”的现状,未来可能导致巨大的风险。北大PE班


  PE大跃进:不追成长,只追上市

  “有没有要上市的项目让我投点?”东方富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最近经常接到有钱人这样的电话。

  与当年美国PE刚兴起之时相似,中国正处在PE乱象纷呈的早期发展阶段。

  越来越多的钱不断涌入PE行业,有钱的实业界老板、年轻的“富二代”纷纷进入PE投资队伍,非专业投资者远多于专业投资者成了PE行业的典型特点。在PE行业,一个优秀的基金管理人需要5~10年的投资经验积累,而现在做投资的管理人员好些是刚入行,或者是从其他的市场赚到钱,然后进入这个行业,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和锻炼。

  2010年5月6日,号称史上最贵发行价的海普瑞(002399.SZ)上市。海普瑞上市最大的赢家是目前在美国备受责备的高盛。2007年9月3日,高盛全资子公司GS Pharma对海普瑞增资491.76万美元,GS Pharma共持有海普瑞药业1125万股,占12.5%的股权。2009年,海普瑞增资扩股,GS Pharma已持有海普瑞4500万股,以参股的股数和价格综合计算,GS Pharma所持4500万股股份的平均持股成本约为1.57元/股;首日上市发行价148元/股,发行市盈率73.27倍,GS Pharma在不到3年的时间中,净赚65.89亿元,获利达93.27倍。

  GS Pharma在海普瑞上市一年后,即进入海普瑞3年8个月后,便可退出。高盛进入海普瑞无疑赚得盆满钵满。

  高盛投资海瑞尔并非特例,Pre-IPO在去年底开闸的创业板中更常见。北大PE班

  “PE的投资时间集中在2007年以后。如果以2005年以前、2005~2008年、2009年3个时间段来划分,23家PE投资企业中只有1家的投资在1999年,19家企业的投资出现在2005~2008年,7家企业的投资在2009年,即投资不到1年企业就实现上市。”陈玮分析说,创业板首批28家企业,超过40家PE投资了23家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占82%,按股票发行价计算,其总投资额已增值6.24倍。不过,这些投资大都属于Pre-IPO型投资。

  “贵和乱”,这是嘉富诚国际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郑锦桥对目前PE市场的评价。

  事实上,中国PE市场发展正进入一个怪圈,PE一拥而上投资于Pre-IPO,与以往PE界常见的“项目找钱”不同,现在的Pre-IPO是“钱抢项目”。

  “PE很热,钱多、人多。”东方富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说,“但PE投资在中国还很乱,不是这个行业里的钱太多,而是什么人都在搞PE。”

  《2010年第一季度私募股权投资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新募人民币基金41只,募集金额达28 .68亿美元。用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龚方雄的话来说:“现在想进入私募股权基金的资本太多,新成立的基金如雨后春笋,这必然造成大家抢项目的现象。”

  PE热离不开被爆炒的创业板。去年底开启的创业板,造就了很多PE投资者“一夜暴富”的神话。据深交所6月9日披露,86家创业板个股总市值3969.18亿元,流通市值895 .51亿元,创业板平均市盈率69.03倍。

  创业板的高市盈率,使得Pre-IPO项目的投资价格节节攀高。近日在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上,龚方雄指出,中国目前股权投资、IPO前投资估值高达15~25倍市盈率。

  “我遇到若干个企业,只能去看材料,不能给复印件,甚至有的企业只让看复印件,不让看原件,但有的同行依旧给这样的企业投资了。”东方富海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程厚博说,在投资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非理性因素,有些企业甚至不让投资者进行比较充分的调查。

  这种局面确实为PE未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很多投资机构,不在企业的成长性和行业上下工夫,而在企业能否上市上下工夫,这就背离投资公司的本源了。”东方富海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说。北大PE班

  事实上,在Pre-IPO项目里,投资公司追求的是短期内高收益,至于“投资+服务”,并为企业长远发展带来价值增值,这种投资公司的本质在这里已看不到。

  寻租:“关系”比“品牌”重要

  目前,Pre-IPO项目被疯狂争抢,谁有关系,谁就能拿到项目。陈玮说:“我个人觉得,在国内人民币基金里,现在"关系"可能比"品牌"重要。”

  无疑,这种“关系”导致了PE的寻租“潜规则”,PE腐败成了圈内公开的秘密。但往往由于内部交易,无从查证。而近日曝出的国信证券投行高层PE腐败案“李绍武事件”,却使得获取Pre-IPO项目的“潜规则”浮出水面。

  近日有媒体报道,自2001年以来,原投行四部总经理李绍武通过其妻设立公司方式,参股已上市公司莱宝科技6万股、轴研科技65万股,以及准上市公司河南四方达超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00万股,此三项总投入不足143万元,按照目前市值测算金额已经高达3200万元,投资回报率高达20倍。

  据悉,投行机构人士和保荐人参股其保荐项目,代持上市企业股份,一直是行业的潜规则。很多企业为了能上创业板,找上有保荐资格的券商。为获得保荐机构的青睐,于是许多新股发行公司让保荐人“保代持股”,即券商保荐代表人承诺上报项目,与发行公司签订秘密协议,保荐人通过亲戚或朋友代理持有该公司比较可观的发行股份。

  “李绍武事件”掀开了PE腐败的冰山一角,但更多的PE腐败仍潜伏在水底。

  媒体评论员叶檀甚至称“PE式腐败的嫌疑到处都是”。最明显的例证是,创业板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过会前6个月内进行增资扩股或控股股东转让股份的情形;中信证券、海通证券与国信证券的“直投+承销”模式;IPO公司存在着蒙面股东代持规避监管等现象,复杂的股权结构掩盖着关联交易。

  一位证券投行高层也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尽管目前Pre-IPO项目的普遍估值高达15倍市盈率,但是券商却可以拿到估值5~6倍市盈率的项目。在这些交易里,券商 “直投+保荐”模式起了关键作用,企业为顺利IPO,让出部分利益给券商。而券商投资这些公司股权1年即可通过上市退出来兑现收益,稳赚不赔。有业内人士做过估算,Pre-IPO项目券商直投公司的账面回报大都在3倍以上。

  “现在Pre-IPO项目比较乱。” 陈玮说,“除了投行利用关系进入Pre-IPO项目外,有没有政府官员参与到这种PE腐败?”

  那么,怎样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的PE市场呢?

  陈玮认为,首先,上市公司要积累到一定程度(编者注,这需要改革目前的上市审批制,消除相关部门的寻租空间),比如说,国内上市公司达到3000家以上。二是在投资人中,有40%以上是长线机构投资者投资,比如保险资金等。三是国内要有较多的专业投资机构,比如专注于新能源、IT、医药等的投资机构。





看完这个节目,一个观点:说的都是众所周知的。。你会觉得:黄光欲,好点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