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 新闻: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之争 ?
索引

>>投融资首页
  ┃
  ┠会员登陆
  ┠新闻与通知
  ┃
  ┠融资直通车
  ┃ ┠项目列表
  ┃ ┠服务机构
  ┃ ┠资金信息
  ┃ ┠产权交易
  ┃ ┠
  ┃ ┠发布项目信息
  ┃ ┠发布资金信息
  ┃ ┠发布服务信息
  ┃ ┗发布产权交易
  ┃
  ┠FAQ问答
  ┠关于我们
  ┠合作伙伴
  ┠能源500强班
  ┗金融服务产品

 

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之争 ?


发布日期:2009/12/10   来源:凤凰网   
 
胡德平:国进民退明显 亏损国企可以不计手段兼并盈利民企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胡德平(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讯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胡德平今日在21世纪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目前国进民退十分明显,部分亏损国企可以不计手段兼并盈利民企。

他表示,国进民退绝不是国务院新方针,也不是国务院对民营企业态度有所变化。但是国进民退的倾向趋势却是十分明显的。国有企业可以不计细账,拿下很多拍卖诸如土地拍卖的地王。亏损的国有企业可以不计手段兼并盈利的民营企业。在打击涉黑的时候甚至把半个行业整个行业都国有化。在司法上也是不平等的。很多司法问题发生在民企身上就是犯罪,发生在国企身上就一笔带过。就比如说煤矿的矿难。他强调说,这需要严肃执法,一视同仁。

胡德平同时称,国进民退完全不利于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国有企业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民营企业应该逐步进入垄断行业。

-----------

中央党校学者:质疑所谓国进民退 国企并购民企只是个案

王东京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

前不久在一家央企作讲座,有人问我对“国进民退”怎么看,听到提问我很吃惊,一头雾水。相反我所接触到的地方官员,关心的大多还是中小企业,至少还未见有哪级政府是主张打压民企的。

“国进民退”今天如此备受关注,相信也不全是空穴来风。何以如此?我想这大概与最近山西煤企重组、山钢收购日钢、中粮入股蒙牛等事件有关。这几起并购案经媒体报道后,有人推波助澜在网上热炒,给人感觉,似乎国企正在攻城略地,大有取代民企之势。于是有人批评此举是改革的倒退;但也有人说是对改革的纠偏。一时间学界沸沸扬扬,莫衷一是。

对某问题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很正常,应允许百家争鸣。但是否真的存在“国进民退”,我认为得首先弄清事实。有两个重点:第一,当下国企收购民企是不是很普遍?第二,收购行为背后是否有政治背景?若既不普遍也无政治背景,说是“国进民退”就未免牵强,同时也有危言耸听之嫌。说我的观察,首先,目前国企并购民企只是个案而并非普遍;其次,虽然背后有政府推动,但绝无政治背景。

山西的情况也许要特别些,不错,这次煤企整合确实是由政府发动,但我却看不出这样做有何不妥,更看不出有何政治意图。众所周知,这些年山西矿难不断,原因之一是煤企太多,大大小小2000多家,防不胜防,政府无三头六臂不整合怎么管?而既然要整合,当然是以大并小;否则换了是你,你有办法以小并大么?其实,山西煤企整合并不是让民企退出,最近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公布了一组数据就是明证。该数据说,全省煤企完成整合后保留的1053处矿井中,国企办矿198处,比例约19%,民企办矿294处,约占28%,股份制办矿561处,约占保留矿井总数的53%。由此可见,民营资本三分天下的格局并未变。

至于山钢收购日钢,我认为是市场行为,不值得大惊小怪。人们今天之所以有诸多非议,从媒体评论看,大家担心的是国企挤压了民企。然而据我所知,这两家企业联姻是完全出于自愿,并不存在谁逼谁。而真实的原因,则是日钢之前屯集了大量铁矿石,可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价格大跌,企业由此损失惨重。大祸临头,日钢怎能坐以待毙?而此时政府为保就业促山钢出面援手,日钢求之不得,你情我愿,于是一拍即合。

中粮入股蒙牛的情形也如是。去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蒙牛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受其拖累,去年财务出现了巨亏;另一方面,由于前些年过度扩张,今年现金流又突然断裂。祸不单行,令牛根生几乎陷入绝境。蒙牛走投无路,中粮这才联手厚朴基金以61亿港元收购蒙牛20.03%股权,照理,中粮是雪中送炭,而蒙牛也因此峰回路转。无论怎么说中粮都不应遭到指责,即便就算“国进民退”,那也总比见死不救强吧!

我一贯的观点,国企应逐步从一般竞争领域退出,这是方向,不容置疑。但我同时认为对特殊情况下的国企收购,也不能见风是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以偏概全、笼而统之地说“国进民退”,不仅会误导视听,而且会授人以柄。

-------------------

航空业国进民退:汪潮涌希望更公平透明

2009年是航空业困难的一年,中国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东星航空历经数月挣扎最终以破产清算收场,曾经发起重组的信中利集团总裁汪潮涌说,信中利在在全国众多重组的提案里面是八个方案里面唯一被政府接受的方案,但是最后的一刻还是被政府给否定掉了。

汪潮涌说:这个事情我觉得已经时过境迁,但是让我非常郁闷的就是这个国进民退的过程是否公平?是否透明?估值是否公允?我觉得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三条在东星上恰恰都不存在。

而在航空业的问题上,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创始人严介和则有不同看法,他认为,航空作为公益性项目国家就应该投入,不计回报的,而民营航空在资金渠道上天生有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国有航空收购了民营航空是拯救了航空业。

说到东星航空,说到兰世立,整场会上保持低调的王石忍不住说了几句,国进民退或民进国退不重要,重要的是进退是否公平,这个公平体现在知情权发言权表决权。


-------------------

国资委官员:不存在国进民退 竞争行业国资已大量退出

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

凤凰网财经讯 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6日在第八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对凤凰网财经表示,国进民退现象不存在,政府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方面对央企民企一视同仁。以下为实录:

凤凰网:有人认为4万亿投资都是央企在参与,您怎么看?

李保民:没有全部是央企,都是媒体这么闹的,有一部分是通过央企来实施的,只是一部分。

凤凰网:您认为国进民退这种现象会不会压缩民营企业生存的空间?

李保民:这种现象是一种你们说的现象,不存在,它们是共进共退,是一种结构调整的现象。

凤凰网:但现在央企仍然在获得贷款方面有很多便利,中小企业如何获得贷款?

李保民:这是一个金融体制的问题了,作为银行,人家也是一个市场竞争主体,为什么愿意把资源,把贷款贷给哪个企业,仍然是自己说了算的。跟国企也好,跟民营企业也好,没关系。第三方人家说得算,要凭你的资质条件,你实际的经营状况,市场动态,它是有一套评价体系的。

凤凰网:政府的宏观政策如何评价央企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生存关系呢?

李保民: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这都是一视同仁的。比如说你刚才说的货币政策,具体说哪个银行想贷给谁,是银行自己作为企业法人,自己有一套评贷体系,人家自己去评,税收政策现在都是同等的国民待遇,不要说我们内资企业,所有的外资企业也是一样的,一定做到大家刚才说的公平。

凤凰网:所以在您看来并没有国进民退,国企、民企还是共同进退体制?

李保民:刚才我讲了,在一些竞争的行业里,国有大量都退出来了,我要是抬杠的话,我说这是退了,怎么说进了呢。

凤凰网:钢铁行业、地产行业,比如地王现象不断涌现,九个里面,七个都是央企在拍地王。

李保民:刚才我讲,这是一个过程,这就涉及到我们刚才没有探讨下去的问题,这里面背后有一套制度,国有经济制度怎么建立,我们业绩考核制度怎么建立。在考核它利润的时候,利润结构到底是什么,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来做这件事情,不能拿这个,一些不是主流的现象来说明当前大方向错了,这是不对的。

凤凰网:税收建设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吗?

李保民: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加快建立负责人制度,尽快使负责人到位。再一个国有资本经济制度上,要尽快建立,还有我们业绩考核制度,投资体制,包括我们刚才大家说到的同等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可能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等等这些,可能都需要我们去完善的。现在做了,刚才我用了一个概念,叫做市场经济的初始期,做得远远还不够,所以我们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