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 新闻:新华社12篇社论为何不敌大摩一篇报告
索引

>>投融资首页
  ┃
  ┠会员登陆
  ┠新闻与通知
  ┃
  ┠融资直通车
  ┃ ┠项目列表
  ┃ ┠服务机构
  ┃ ┠资金信息
  ┃ ┠产权交易
  ┃ ┠
  ┃ ┠发布项目信息
  ┃ ┠发布资金信息
  ┃ ┠发布服务信息
  ┃ ┗发布产权交易
  ┃
  ┠FAQ问答
  ┠关于我们
  ┠合作伙伴
  ┠能源500强班
  ┗金融服务产品

 

新华社12篇社论为何不敌大摩一篇报告


发布日期:2008/8/2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A股8月20日大涨7.63%,成交量也显著放大,比19日的成交量增加1倍多。市场认为这源于摩根大通的一篇千亿刺激经济方案的报告,而此前尽管新华社十余道股市维稳“金牌”和人民日报多日连续呼吁,但市场似乎并不领情。这篇报告如此立竿见影,反映出A股仍然具有很强的政策市特征,无论报告的真假,在市场思涨多日的背景下,报告里面谈及的政策顺应了形势。

  报告发布之前摩根大通持续两周抄底

  前日A股少见反弹行情与龚方雄报告发布之间的神奇契合,不禁让市场人士生疑:此前摩根大通在做什么?

  香港联交所的权益披露资料显示,摩根大通在7月29日批量减持10只H股,累计套现29.5亿港元,此后股市迎来持续下跌,摩根则持续两周加仓,甚至运作的就是同一只股票。

  7月29日,摩根大通以每股13.46港元大笔卖出3486.89万股兖州煤业,回笼资金4.69亿港元。仅过了5个交易日,兖州煤业就从近14港元的价位跌至13港元下方,而摩根大通也是选择在这一天反手增持了499万股兖州煤业,每股作价12.84港元,持股量从8.93%提高至9.09%.

  此外,摩根大通还动用8亿港元增持了久未操作的H股,如8月12日增持了20万股广州广船H股;8月8日,摩根大通以每股20.41港元买入476万股中海发展。

  “这又是摩根短线高抛低吸的经典例子,如果报告所言都将兑现,则摩根将收获巨大的浮盈。”安邦咨询公司高级分析师贺军分析认为,如果A股行情由此启动,摩根大通可算是中了个头彩。“周四出现下跌行情,但后市依然难以判断,关键还是后续的政策会否落实。”

  市场传闻倒逼政策?

  周三摩根报告一出A股应声上扬,收出178点大阳线,摩根报告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尽管国内的机构研究实力没有国外投行强,无论从发展历史、业务水平、研究团队各方面来看,的确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同样是唱多,为何西方投行的报告就能立竿见影?

  摩根大通亚太区新闻发言人回应称,“这一报告内容是龚博士根据自己针对宏观经济的研究而做出的判断,但具体依据不便透露。”

  但贺军认为,中国股市经过多年发展仍然具有很强的政策市特征,“明眼人都能看出摩根的报告并非是基于宏观数据的研究,而是内幕披露式的报告,里面谈及多项刺激经济的组合拳措施,无论报告内容的真假,在市场思涨多日的背景下,报告顺应了形势。”

  事实上,不单单是摩根一家,近期其他投行人士看好A股的观点正在增多。纽约交易所亚太区执行董事杨戈认为西方投行发布研报属于正常的业务行为,而报告对市场究竟有多大影响?

  “应该有一定的关系,但不能把市场的反应完全归结于此。”贺军表示,“不管摩根消息的真假,现在至少有一点可以确信:在市场如此低迷的情况下,市场传闻正在对政策形成‘倒逼’。我们也认同国内股市被过分低估的说法,我们的依据不神秘——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足以支撑一个比现在好得多的股市。”

  透露信息明确投行报告才更具威力

  抄底的同时顺应形势唱多股市,紧紧抓住市场的心理发布内幕披露式的报告,投行的伎俩如此简单,但又是如此有效,为何国内机构和官方的呐喊却收效甚微呢?莫非外资投行比国内机构还更加了解中国国情?昨日,中金公司、中信证券相关负责人不愿对此回应。

  “恐怕最大的原因还是,摩根大通报告中所透露出的政策内容,要比此前政策部门和官方媒体语焉不详的支持言论的含金量要高出很多。”贺军认为,西方投行分析师可能有其获取独家消息的渠道,但这也为政策部门提供了一种借鉴:如何利用多种渠道来影响市场,这是一门大学问。光有政策还不够,要实现政策工具的目的,渠道和内容同样重要。

  “我们不接受采访。谢谢你的关注。”证监会研究中心副主任祁斌拒绝对此发表看法。但另一不愿透露姓名的证监会官员则表示,周三的市场大涨并非是一个报告所能决定的,“诸多的市场传言以及此前机构们的持续买入也对行情起到作用,至于话语权的问题,证监会主要是积极做好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股市的制度和改革,我们一直在做,也会努力做下去。”

  “投行其实是个大庄家,证监会不管市场,只管制度建设和监管市场主体,摩根拥有巨大的客户资源,市场将其报告理解成冲锋号也属正常。”著名经济学家杨帆对此表示,“估计是外资已经完成筑底,作为市场的三大主力,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也不奇怪。”